01
重新認識基層治理
基層治理的核心和關鍵在社區。
正如《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指出的,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統籌推進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
在我國,社區是國家組織體系的神經末梢,社區治理的邏輯深刻反映著國家組織體系的邏輯。用吳曉林的觀點來說就是“社區既非單純的行政單元,也非社會學意義上的共同體,它受政黨政權建設與社會建構合一的意志支配,借由層級序列的組織權力與選擇性的資源配置方式形成。”
說到社區,就繞不開2000年,其被認為是我國社區建設元年——這一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民政部關于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推動城市社區建設工作在全國全面展開。之后,全國各地開展了積極探索。如:
北京市石景山魯谷社區探路“街道社區化”改革,構建“三套工作體系”:社區黨工委、社區行政事務管理中心、社區代表會議及其委員會;
上海市盧灣區推行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依托養老機構開展居家養老服務試點;
深圳市南山區推行黨組織全覆蓋、“兩代表一委員”進社區。
作為對前述《意見》的進一步落地,自2001年以來,民政部開展了“創建全國社區建設示范區”活動,2002年,北京市西城區等148個區被評為“全國社區建設示范區”。之后的2011至2019年,民政部先后批復承德市雙橋區等4批114個“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試驗區”,探索“破解社區治理體制難題”。
在地方層面,2018年1月,北京市政府出臺《關于黨建引領街鄉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實現“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實施方案》,將街道辦事處“向上對口”的25個科室和4個事業單位,綜合為“6辦1委1隊4中心”,意在通過“到基層一線解決問題,統籌協調、指揮調度政府工作部門及派出機構、承擔公共服務職能的企業事業單位,圍繞群眾訴求,解決疑難問題,做好管理服務工作”,實現“加強社區治理”的目的。此外,上海、成都、武漢、深圳、杭州等地也紛紛推出富有地方色彩的治理政策體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并反反復復延續至今,因為社區處于疫情防控的第一線,使得全國治理體系特別是基層治理體系面臨極大的考驗,社區工作在原有工作基礎上增加了很多,面臨巨大壓力。但從全國來看,各地社區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在這一場艱苦卓絕的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物業管理作為重要服務力量參與社區工作中,是一次主動融入基層治理的有益嘗試和積極探索。
02
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
基層黨建在基層治理工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城市社會結構、生產方式和組織形態深刻變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迫切要求充分發揮黨建優勢,不斷提升黨的城市工作水平。
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為關鍵,建立健全基層治理體制機制,推動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提高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早在2002年黨的十六大上,對黨章進行了修改,首次將社區黨建的內容載入。時隔20年,社區黨建的內涵更加豐富,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已經成為“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關鍵。
在物業管理行業,近些年,各地都在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參與社區治理的路徑和模式。以成都市為例,其發布了全國首個物業管理行業細分領域黨建示范創建導則,通過建立物業管理行業黨委,抓住物業黨建“行業端、企業端、項目端”三個維度,圍繞住宅小區、寫字樓、商業等細分領域,從組織、陣地、能力、場景、運行等5個方面推進黨建標準化、體系化建設,構建“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體系。
成都市御景上城小區于2009年開發建設,常住人口2235 戶,近 8000余人。近年來,為小區提供服務的物業服務企業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積極探索由六方責任主體:社區黨組織、居委會、全體業主、物業服務企業、業務職能部門,“共建”業委會、社區黨委、物業服務企業以及公益聯盟四方共同參與的社區治理模式。
可以說,通過開展社區物業黨建聯建,延伸了黨的工作手臂,建立了黨建引領下的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協調運行機制,充分調動居民參與的積極性,形成社區治理合力。
03
三項措施需要深入學習
對于基層治理來說,社會組織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重要載體。
中國社區發展協會智慧社區工作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博士后汪碧剛認為,現代社會個人日益趨向原子化,這對于社區治理來說是非常棘手的。汪碧剛將社區個人比喻為一個個“土豆”,如果散落在地上,撿起來很費時費力,而社會組織就猶如一個個“麻袋”,通過社會組織將社區居民裝入“麻袋”,以此實現有效的社區治理。
關于將社會組織引入基層治理的問題,此次《關于深化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若干措施(試行)》給出了六個方面20條工作措施,其第四部分特別提出“強化社區物業黨建聯建,以高質量物業服務推進美好家園建設”,并給出了三條具體措施:
一是推進物業服務和物業服務企業黨建全覆蓋。
注重以市場化方式為主渠道,不斷擴大物業服務覆蓋范圍。對無物業小區,采取引入國有物業服務企業提供基本物業服務、社區“兩委”組織居民自我管理等方式,實現物業服務兜底。推動符合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及時建立黨組織,暫不具備組建條件的,通過選派黨建指導員、引導企業招聘黨員員工等方式加強黨的工作覆蓋。依托各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及物業行業協會建立物業行業黨組織。
物業服務企業黨組織接受物業服務項目所在社區黨組織領導,同時接受物業行業黨組織指導。對黨建強、服務好、群眾滿意度高的物業服務企業,在物業服務項目招投標和物業服務企業評先評優時予以優先考慮,支持以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承接有關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
二是強化黨組織對業主委員會的指導。
街道社區黨組織要在業主委員會組建和換屆過程中加強人選把關,提高業主委員會成員中黨員比例,推動符合條件的業主委員會設立黨支部或黨小組。業主委員會根據業主大會授權決定大額維修資金使用、小區公共收益支出、公共設施完善等事項前,應主動向社區“兩委”報告。對未成立業主委員會的,可探索由社區“兩委”指導組建物業管理委員會,臨時代行業主委員會部分職責。
三是建立社區物業黨建聯建和協調共治機制。
推動符合條件的社區“兩委”成員通過法定程序兼任業主委員會成員,鼓勵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黨員負責人擔任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健全完善黨建引領下的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協調運行機制,組織社區居民有序參與,做到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共同建設美好家園。健全街道黨(工)委統一協調,相關部門聯動執法,協同解決物業管理問題的工作機制。街道黨(工)委要根據日常了解掌握的情況,對轄區物業服務企業提出評價意見,作為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評價企業信用的重要內容記入信用檔案。
分析來看,這三條措施很接地氣。比如:
對于現實當中很多“無物業小區”,給出的解決方法是:引入國有物業服務企業提供基本物業服務、社區“兩委”組織居民自我管理;
對“未成立業主委員會的”,探索由社區“兩委”指導組建物業管理委員會,臨時代行業主委員會部分職責;
對“黨建強、服務好、群眾滿意度高的物業服務企業”,在項目招投標和企業評優時優先考慮;街道黨(工)委對轄區物業服務企業的評價意見,將記入企業信用檔案。
換個角度來看,作為基層治理借助的社會服務資源,物業服務企業要對照上述措施認真研究學習,否則,不僅可能錯失“政府購買服務”的機會,還可能因為工作不到位影響到企業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