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現在門檻沒有了,所有取得相應工商營業執照的企業都可以進入物業服務市場承接物業項目。按照國務院文件要求,未來政府部門要對物業服務企業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2017年1月21日,國務院發文取消了“物業服務企業二級及以下資質認定”,提出“取消資質后,住房城鄉建設部要研究制定物業服務標準規范,通過建立黑名單制度、信息公開,推動行業自律等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此后不久,各省(直轄市)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受理大廳的要求,陸續關閉了一級資質申報初審的窗口。一級資質認定的取消似乎也只是時間問題了。未來政府部門對物業服務企業如何監管成為行業內外廣泛關注的問題。
眾所周知,資質管理的本質是物業服務企業進入物業服務市場承接物業項目的門檻管理。只有符合《物業服務企業資質管理辦法》設定的條件,才可以承接物業項目,政府主管部門的市場監管重點在于物業服務企業本身,主要審核物業服務企業是否符合相應的資質條件。現在門檻沒有了,所有取得相應工商營業執照的企業都可以進入物業服務市場承接物業項目。按照國務院文件要求,未來政府部門要對物業服務企業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首先,監管思路要從“管主體”向“管行為”轉變。資質管理的一大弊端在于重進入、輕退出,缺乏日常監管措施和違法懲戒措施。而評價物業服務水平的高低,并不在于其是否具有相應的資質等級,而在于日常物業服務行為是否符合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和國家相應的法律法規規定,加強對物業服務企業的服務行為的監管顯然更加準確和切中要害。
其次,監管重點要從“管企業”向“管項目”轉變。物業服務企業資質等級只是業主選擇物業服務企業的一個參考,并不能與所承接的物業項目的服務水平劃等號,與業主息息相關的,不是物業服務企業本身,而是所在物業項目服務水平的高低。再次,監管主體要從“一家管”向“多家管”轉變。資質管理時代的對物業服務的監管主要是行政主管部門一家的職責,是點對點的監管。未來的行為監管將是市場監管部門、質監、消防、公安交管、環保、城管等多個行政管理部門會同人民調解、仲裁、司法等多個部門構成橫向監管體系,具體到各地,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物業服務企業日常服務行為將接受縱向不同層級政府部門的監管。
最后,監管對象要從“管企業”向“管市場參與主體”轉變。早在2016年,住房城鄉建設部相應的主管部門“物業管理處”已改為“物業服務市場監管處”,名稱的變化帶來的是監管職責的轉變。由于監管思路的轉變,未來的物業服務市場監管,將不再僅限于對物業服務企業一方行為的監管,而轉變為對包括業主在內的市場行為的監管。業主組織參與物業服務市場活動將不再成為監管真空。加強對業主組織行為的監管,有助于實現市場監管的公平公正。
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歸更到底,要通過建立對物業服務企業、業主組織和其他市場參與主體行為的評價機制,確定合法與違法邊界,實現信用管理和違法行為懲戒、物業服務合同和相關法律法規的有效銜接,發揮市場監管與相關主體權利救濟的作用,從而真正推動物業服務市場的良性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