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31個省(區、市)政府工作報告,有29個地區,用8000多字,從文旅、農業、快消、醫藥、環保、用工等角度,繪制出中國品牌建設藍圖。其中,有19個地區把“強農品牌”寫入地方政府工作報告,可見地方政府對農業品牌打造的重視度非常高。
地方兩會落幕,農業依舊是“主角”
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的一年。地方兩會正在貫徹和落實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2022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里,我國19個地區把“強農品牌”寫入地方政府工作報告。具體包括北京、上海、重慶、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海南、湖南、湖北、吉林、黑龍江、江西、貴州、廣西、寧夏、內蒙古。
報告中,打造“區域品牌”的有四個,占比21%,分別是河南、安徽、重慶、青海和寧夏。河北、湖北、廣西、吉林根據自身資源稟賦來打造“品牌”。比如,湖北省做強“荊楚優品”;吉林省抓好“吉牛”餐食品牌和業態建設,加大皓月、犇福、樺牛等“吉品肉牛”品牌推介力度。
北京政府結合本地互聯網資源優勢,提出要“研究制定農業中關村建設行動計劃,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培育農產品品牌,打響“北京優農”金字招牌。”農業品牌建設想邁上新臺階,就需要有新突破。
回首往昔,各地一直非常注重“農業品牌”建設,比如北京、山東、內蒙古等政府工作報告曾多次著墨“農業品牌”。但農業品牌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場持久戰。
做好農業品牌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巨。我國需要深化和精細化“農業品牌”,聚焦各地政策及發展戰略,找到新機遇,開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新局面。
一號文件:聚焦富民產業,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此前,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繼續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培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繼續支持創建一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繼續開展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提升行動,引導企業到產地發展糧油加工、食品制造等一系列措施,有利于推動鄉村產業穩步發展,實現農民家庭持續增收,防止脫貧地區規模性返貧。加快落實保障和規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政策。
一號文件提到的“聚焦富民產業,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釋放了重要的信號:品牌故事都是關于品牌體驗的,品牌農業就是三產融合。建設品牌,一定要有產業鏈思維。一號文件單獨列出此條,強調了三產融合在農業農村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未來要持續關注整個鏈條上產品品牌、鄉村品牌的建設。
“一縣一業”成為今年重點關鍵詞
此次一號文件提出的“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是否有利于整合縣域資源,提升鄉村產業發展動力?縣城是各鄉鎮、各村之間的“串聯者”,是整個縣域經濟資源流通的中心,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一環。因此,一號文件指出大力發展縣域范圍內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業農村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產業,推動形成“一縣一業”發展格局。加強縣域基層創新,強化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加快完善縣城產業服務功能,促進產業向園區集中、龍頭企業做強做大。引導具備條件的中心鎮發展專業化中小微企業集聚區,推動重點村發展鄉村作坊、家庭工場。
鄉村振興,縣域是農業品牌的主戰場。類似柞水木耳、嘉祥豆種、洪澤湖大閘蟹、徐聞菠蘿等都是縣域內依托特色產業打造的優秀品牌。縣域范圍內農業品牌由于下沉范圍逐步接近銷售端、生產加工大戶乃至農民,能夠縮短生產對消費的反饋時間,更好地解決巨大的消費需求與產品品質之間斷層的問題。未來,要依托品牌建設,構建“一縣一業一品牌”的發展格局。